▲渴 望
▲清贫中的坚守
这是纳雍县维新镇阳光村中寨小学的代课教师苗族青年王京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虽然不怎么押韵,也不显得朗朗上口,更谈不上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它却是王京老师发自肺腑的声音,也是王京老师十多年来的生活写照。
1998年,王京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当上了一名代课教师,一干就是十多年。从25岁到35岁,王京把自己一生中的黄金岁月奉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但是,从1998年当上一名代课教师至今,王京的报酬仅仅每月25块钱。十年之间,和王京一起仵中寨小学上课的其他代课教师由于报酬太低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都相继离去,但王京却一直坚守着这块教育阵地,默默地耕耘着……
是什么原因史撑着王京如此执着地坚守这穷乡僻壤的三尺讲台呢?记者近日来到阳光村中寨小学,走近了这位可亲、可敬、可爱的乡村代课教师,触摸到了他内心深处那温暖、最感人的角落。
用知识拔掉“穷根”
纳雍县维新镇阳光村位于维新镇巾部咋咪咋梁子,离镇政府所存地11公里,全村共有7个村民组,316户,1227人,土地面积5.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10.7亩,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185元,其中贫困户134户,470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6607元以下,属一类贫困村。阳光村现有3个组未通马车路,4个组已通通组公路,但路面及为窄小,通行还很艰难。1973年12月,王京出生在该村的中寨,一条九曲环绕、宛若蛇形的简易乡村公
路是这里走向外界的通道。
由于种种原因,王京读完初中后便没有能继续上学。在家里务农,并在村里做起了小生意,小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但是,在他离开学校的生活中,他不断地感觉到家乡贫困落后的程度之深,同时,经过深入调查,王京发现家乡一直不能脱贫致富的主要原因是村民们没有接受过好的教育,村民的文化素质很低下,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没有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更没有开阔的眼界,许多人甚至不相信科学。据王京介绍,以前有医务人员来给当地的人打防疫针,村民们却认为这是给他们打“绝育针”,因此拒绝;以前村里的迷信活动频繁,家人生病了,他们一般都不采取正规的治疗手段,而是“求神拜佛”。王京明白,要改变这一切,首先就要让下一代有文化有知识,因为他们是家乡未来的希望。于是,在中寨小学十分缺代课教师的情况下,王京主动向村委会和维新镇中心校申请在家乡代课,成为了一名代课教师。
王京当上代课教师后,一门心思扑在教育上,用他的话说,就是要用知识把穷根拔掉,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据阳光村党支部书记秦德义介绍,中寨小学现有三个年级(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76名学生,其中学前班跟一年级合班上课,二个班级任课教师只有王京一人,他一个人要承担学生们的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甚至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任务,常常是教完这一班给孩子们布置作业后义再教另一班,孩子们还有一点休息时间,但王京却在小停地“运转”。除了承担教学仟务外,王京还要管好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因为如果没有他的监督,孩子们的学业就会荒废。学校无办公设备,学生课桌椅也很缺乏,课桌破烂,几根木棒就是学生们的“凳子”,王京义要扪心孩子们的安伞……当地一些村民介绍,现在来读书的这些学生,都是王京挨家挨户地去动员,家长才勉强同意来渎的。起初,村民们并不理解工京的做法,说他“傻”,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即使读了一点书,也做不了官。有些人甚至认为千京这样做是要骗取他们的财物。知道这个情况后,王京并没有退缩,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去做孩子家长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为什么会落后,为什么会贫穷,告诉他们要改变孩子们的命运,就要让他们接受教育。最终工京的真诚打动了村民,大家渐渐地认可了他。出门打工回来的部分当地村民通过存外面的接触,也亲身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小但相信王京,并支持他,这让王京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他扎根三尺讲台的信念也更坚定了。
我走了,孩子们咋办?
提起工资,王京苦涩地说,由于不是正式的教帅编制,他每个月就领当地中心校给他补助的25元钱,这一干就是近10年。以前也还有几名跟他一样的代课老师,最终都因为收入太低而全都离开了中寨小学。
维新镇政府一名干部对记者说,25块钱的工资,意味着王京老师一天的收入不到一元,一节课的报酬只有一毛多钱。村里许多人不理解王京的做法,他们算了一下,王京的这25块钱的工资,只相当于他们给别人干一天农活的收入,以现在的物价水平,连两斤猪肉都买不到,更别说一个月的生活开支了。王京也曾经给自己算了一笔帐,如果自己不来代课,而是在家帮妻子做农活,或者是继续做他的生意,他一年的收人最少不会低于3000元;也曾经有很多人约他一起去打工,他也明白,如果出去打工,以他的知识水平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每个月至少有1000元的收入(村里一字不识的人出门打工都有八、九百元的收入)。这和他在家乡代课每个月25块钱比起来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是王京没有那样,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和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丢不下那些孩子,同时,那些孩子也一样离不开他。王京告诉记者,由于文化落后,阻碍了家乡的发展,他清楚地认识到,不读书就要落后、要贫穷,一个地方要想发展,需要知识,需要人才,他现在所做的一切,为的是将来这些孩子不再受穷,现在学校里的这76名学生,很有可能就是村里将来的希望。“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呢?让村里的所有孩子都能圆上学梦,我希望他们都有文化,这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愿望支撑着我,我会努力坚持陪着他们走完这段路。”王京坚定地对记者说。
妻子与他一起固守讲台
王京一家有五口人,孩子尚小,由于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学校和学生们的身上,家里的农活不得不由他的妻子杨成慧独自承担。记者在王京简陋的家中碰到了刚从地里回来、正在给王京和孩子做饭的杨成慧。杨成慧对记者说,他们家里的土地不多,每年靠种地挣不了几个钱,而王京一个月就是那么25元钱,根本不能维持家里的生计。于是她不得不在做完自家农活后去帮别人,挣点钱,维持家用。杨成慧说,他帮别人做农活,在农忙季节每天能挣20元,多的时候一天能挣25元,这相当于王京一个月的“工资”。2005年,王京一家由于修房,还欠了3000多块钱的外债,至今仍没能偿还。而这笔“巨款”的偿还,也沉甸甸的落到了杨成慧的身上。即便是这样,杨成慧也一如既往地支持丈夫的工作,她说,家乡的许多人之所以十分贫穷,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不能再让村里的孩子们像他们一样,虽然丈夫的钱几乎不能帮家里做任何事情,但是她对丈夫的做法也表示理解,并为他感到自豪。
王京和杨成慧是当地文化程度最高的一对夫妇,他们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十分要好的同学,由于双方家庭都十分贫穷,初中毕业后他们都双双辍学,之后组成了家庭,因此,杨成慧对王京的工作十分理解和支持。每天,杨成慧除了干好家里的农活、家务活之外,还要照顾王京和孩子的饮食起居。有时,王京生病或者有其他事不能给孩子们上课时,杨成慧就主动承担了王京的教学任务,给孩子们上课、批改作业,而这,就没有一分钱的报酬了。
提到妻子,王京十分愧疚,觉得亏欠妻子的太多。王京说:“如果没有妻子默默的支持,我不可能坚持这么久;如果我没有一直当代课老师,我就可以给妻子一个幸福的生活。但是,为了这七十六个孩子,为了家乡的希望,我只有辜负她,辜负我的家庭。我愿像一支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使家乡在知识的照亮下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
王京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阳光村能得到更多的“阳光”,阳光村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知识的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