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时,这条电讯稿的发布,宣告外界对贵州形象的重新认识——从“三无省”(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到“公园省”。而促进这个认识改变的人就是徐健生。
徐健生1912年4月出生在贵州省365体育app安装_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t365网站县(现为365体育app安装_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t365网站市)十八乡的一个农民家庭。1934年4月在贵阳投身革命,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过省委、省政府秘书长,省委副书记兼贵阳市委第一书记、贵阳警备区政委,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1983年,徐健生率先退到二线,但他仍然致力于贵州发展和建设事业。作为一位老领导,多年来奔波于山路水道间的徐健生一直想寻找能使贵州尽快脱贫致富的路子,面对贵州的青山丽水,徐健生看到了一条让黔乡大地摆脱贫困的道路——发展贵州的旅游。为了能将贵州秀丽如画的风光向外界展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徐健生不顾年高,涉足贵州的山山水水,亲临每一个旅游景点,耐心聆听当地群众和干部的叙述,分析研究调查,请权威专家到景点论证,组织领导了贵州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开创了贵州旅游建设事业。黄果树、红枫湖、龙宫、九洞天、织金洞、百里杜鹃、梵净山……都在徐老的努力下向世人掀开了面纱,让外界对贵州的形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让黄果树瀑布、织金洞成为了国家级的风景区。就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还不忘嘱咐“一定要让那颗高原明珠——草海,再次光芒万丈”。
心系黄果树
说到黄果树瀑布,无人不知晓,世界第三大瀑布,庞大的瀑布群如缕缕银丝缠绕在岩石之上,倾泻而下、万马奔腾似千兵进发。但就在二十多年前,黄果树瀑布还没有如今的声名和魅力——除了当时风景区的工作人员有几张床,黄果树瀑布根本留不住人,有条件的绕路来到黄果树瀑布,不过就下马停轿歇脚,观赏片刻就匆匆而去。1979年6月23日, 徐健生来到黄果树瀑布后,在黄果树风景区一个工作人员的简易木床上感受了耳畔荡漾瀑布飞流的一夜。24日下午,徐健生又紧急赶赴安顺,这次他把风景区的管理员带上了,晚饭后在安顺虹山宾馆开了个小会讨论黄果树瀑布的开发建设,参加会议的还有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的总工程师和安顺的地、县领导。就这样,黄果树瀑布的开发拉开了帷幕。
徐健生此时不甘心仅仅有一个单一的大瀑布,他找来了一位搞岩溶地质的工程师叫汪朝阳,又找了一位叫金德明的摄影家,他对两位的要求是:“去黄果树周围转转,拍些有科学价值的图片出来搞展览。”这两位同志身负徐老的重托,一到黄果树就扛着仪器早出晚归,果然像徐老预料的那样,发现了很多让人心旷神怡的景点。依照群众的指点,他们在白水河、王二河、三岔河、霜陵河、断桥河上都有发现,在螺丝滩、滴水潭、天星桥上观察测量,记录下了许多有科学价值的数据,拍摄下许多生动的照片。徐健生在听取两位同志的汇报后,一丝笑靥溢出了:黄果树瀑布不再孤单,以黄果树瀑布为主,周围这些景点将与黄果树瀑布交相辉映,形成一个有规模的景点。范围圈定后,徐老心中便踏实了,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懈怠,而是继续联系省里的相关部门,争取资金、争取人力物力建造黄果树风景区宾馆,让黄果树风景区能逐步完善各项条件,真正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徐健生还亲自参与了贵黄高速公路的筹建,只可惜他没能等到通车的那一天,没有亲自在这天堑变通途的大路上奔驰而过……
情迷织金洞
1980年初,还在全面考察黄果树瀑布的时候,徐健生就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要使黄果树真正成为一个在全国、在国际上站得稳的旅游区,单靠一个黄果树瀑布和瀑布群是不行的,还必须在黄果树周围配上有特色的新风景点,徐老心中的贵州旅游不止是一小处一小处的“小作坊”,而是形成网络的大集团运作,要在各地继续探索一些有价值的风景点加以开发,才能让像黄果树瀑布这样壮观的大景观不至于孤立。正在徐健生潜心思考的时候,从365体育app安装_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t365网站地区传来了这样一个消息:“织金城外有不少溶洞有点看头,规模有多大目前还没有人清楚,这些洞的洞内是什么情况也没有人敢去问津。”徐老站在贵州地图前寻找着一个叫打鸡洞的地方,“织金不就在安顺旁边吗?”徐健生思考到这里,抓起了身边的电话,他又要布置任务了。
经徐健生的安排,织金县内掀起了以水电和城建部门为主开展普查溶洞的活动,1980年春夏之交,徐健生终于得到了回音,经织金县的初步勘察,发现了一百多个溶洞,什么樱桃洞、大冲洞、庆金洞、奢香洞,其中一个就是打鸡洞。1982年冬,徐健生派了两个曾经跟着他探寻黄果树瀑布的同志去织金洞摸情况,这两位同志长期跟随徐老跋山涉水,很有经验。他们到织金后实地考察了十多个溶洞都觉得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来到打鸡洞见到其貌不扬的洞口,有点心凉,但想起徐健生的嘱咐,他们决定还是朝洞内走走。这洞好奇怪,进洞就要下个大坡,但越往里走景色越好,洞内形势险峻,两位同志屏住呼吸,四目相对,“这洞不简单呐!”。因为受照明的限制,他们只好顺着洞内的山势向上而行,准备找路出洞,但这一出洞又有了发现,原来好景色都在这旮旯后——堆积如山的结晶体形态各异,看得人眼花缭乱,用照明灯一看,好比天上的群星闪烁。这旮旯现在被人们称作南天门。
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两位同志每天早上九点进洞,深夜两三点钟出洞,不过还是受照明工具的限制,走不了多久就得返回。眼看要过春节,他们只好先回贵阳。过了正月十五后,这两位同志又兴高采烈地扑向打鸡洞,这次他们是有备而来,弄了四台汽油发电机发电照明,还带来了几位摄影的同志,他们要将这埋藏了千年的奇珍异宝探察清楚公诸于世,白天,他们进洞一段一段探察,笔记本一页又一页地写满记录,胶卷也一卷一卷地拍摄这洞内的绚丽,夜里,他们在招待所临时搭建的暗房里连夜冲印胶卷,后来他们干脆在洞内吃住14个昼夜,拍摄了大量图片制成幻灯片,他们要将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图片放给所有人看,要带回贵阳给徐健生看。面对这一幅幅闪耀着光芒的图片,面对这一簇簇让人兴奋不已的奇特景观,无人不赞无人不叹,大家都觉得这打鸡洞很有开发的价值,但打鸡洞要开发,开发就要有人负责。徐健生看过这些图片后,拍着胸膛说:“我来负这个责!所以,我要去织金实地看看。”一个七旬老人,要走进那样一个还没开发的溶洞,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大家都不敢怠慢徐老要进洞的事情,同行的同志们准备好了担架、急救用品,必要的时候他们想到了用担架把徐健生抬出洞,徐健生也和同行人员“约法三章”:进洞的时间、节奏全由随行人员掌控,绝不“一意孤行”。
就这样,上南天门、进雪香宫、探银雨树,徐健生都一直坚持步行,有的地方无路可寻,他和其他同志一样身系绳索,在乱石间攀爬匍匐,随行的同志都捏了把汗,几次请这位老同志上担架,他却从鼻子中哼出一句:“抬,像什么话,我又不是大老爷。”好不容易走出了洞口,大家心中的那块巨石才落下。当晚,徐健生在织金招待所居然要求喝上一杯,他的脸上泛着喜悦,他要庆功。回想起在洞中见到的片段,那些堆积得惟妙惟肖的水晶柱,那些仿若银树花开、出水芙蓉的石岩,徐健生坚定了开发打鸡洞的决心。
后来,在省委常委会上,徐健生正式将开发打鸡洞的建议提了出来。1983年底,贵州省政府拨款10万元,并下文要求坚决保护打鸡洞的生态环境。为了让外界人士能深层次地了解打鸡洞,1984年初,徐健生派人赴北京联系举办“贵州溶洞奇观摄影展览”,这次展览引起了《光明日报》社的关注,并由《光明日报》社牵头,在北京举办“中国贵州溶洞奇观摄影展览”,打鸡洞就这样通过展览轰动了北京,震撼了海外,从此,贵州成为世界溶洞的朝圣之地,打鸡洞成为了溶洞王中王。
倾心杜鹃红
1983年4月,大方县一位干部给徐健生的信中提到“普底公社有一片‘十里杜鹃’……”看到这里,徐老跋山涉水的瘾又上来了,只可惜在收到信后已经过了花期,徐老只好再等一年。1984年4月11日,徐老踌躇满志地向花海挺进。黔西、大方两县,凡是盛开了杜鹃花的旮旯,徐老都问访到,这次他的随行人员很简单,没有兴师动众。两天后,徐健生又赶到安顺,解决龙宫风景区的一些问题。他决定解决完龙宫的问题后再去一次杜鹃林,而这次去不单单是几个人“赏花”了,要把拍电视、摄影的找来,要把写文章的记者也请来。18日的黔西招待所,聚集了各路人马,连园林专家和植物学家也云集于其中。大家面对着这片千百年来自生自谢,无人问津的杜鹃花,都发出了啧啧的感叹,大家争分夺秒,只希望多挖掘一些素材,从不同角度向世人展示这些千娇百媚的山野精灵,而徐老又赶往更偏僻的地方去拜访那些久居深山的花神,他是要看清楚这花神到底眷顾了多少地方,播撒了多少花种。徐老感叹到:“这哪里是 ‘十里杜鹃’,我看叫百里杜鹃也不为过。”徐健生雷厉风行地召集了省里有关部门的领导及大方、黔西两地的同志,研究和制定“百里杜鹃”保护区的范围,迅速起草了“百里杜鹃”保护区的布告和若干条保护措施。
长伴山水间
1993年3月19日,徐健生走了,这位革命战士就这样奋斗了一生,早年为了人民的解放而斗争,后期又为了人民的富裕,为了让贵州人民真正踏上一条幸福大道,为了让贵州的秀丽风光呈现在世人面前而孜孜不倦地工作。只可惜!他没能等到公园省的真正形成便远离人世。徐健生的遗愿就是将自己的骨灰洒落在黄果树风景区。是啊!是该让这样一位一心为贵州的秀美山水装点容颜的老人头枕一片蓝天,脚踏一方沃土,在青山绿水间真情长存,在溶洞飞岩上遗笑四方。让这些在多少日夜使他魂牵梦萦的山水与之永不分离。(作者单位:中共365体育app安装_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t365网站地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