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经纬 >> 卫生健康 >> “城市边缘”的效应——大方镇抓蔬菜种植促群众增收小记
        “城市边缘”的效应
        ——大方镇抓蔬菜种植促群众增收小记
        作者:本刊记者 杨 超  发布日期:2009/1/6 阅读次数:次
        镇领导与农技人员在察看韩国胡萝卜长势 (颜昌文 摄)
        小路村靓丽的乡间民居 (颜昌文 摄)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快速推进,城镇扩容慢慢侵蚀着周边的土地,城市郊区的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正日益减少。在这里,农民们如果仍然像边远乡村的农民一样靠种粮食为生,那肯定会“一年不得半年粮”,一年中也将会有大半时间在为温饱瞎忙活。“城市边缘”,相对于城市而言,它处于弱势劣势,但相对于纯粹意义上的农村而言,它又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里是城市的果蔬园,是工业反哺农业的最直接的前沿,是城市带动农村的第一个辐射圈。做好了“城市边缘”这篇大文章,这里的农民们将不再为耕地减少后的温饱发愁,他们会在有限的土地上四季耕耘并收获着“白花花的银子”……
          “我们村有2400多人口,蔬菜连片种植面积850亩以上。今年茄子收成好,市场价格也好,种茄子的差不多每户人家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在大方县大方镇小路村采访,村支书姚明亮兴致勃勃和我们聊起了蔬菜种植。小路村位于大方南面,与大方电厂毗邻,地处“城市边缘”地带,距县城8公里左右。为了能让有限的土地获得更大的产出,不少村民多年前就开始种植蔬菜了。近年来,随着县城的不断扩大,对蔬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蔬菜种植成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最直接有效的途经。目前,村里除了连片种植850亩蔬菜外,常年种植的地萝卜还有2000多亩,水果800亩。在镇里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村里还建起了30多个蔬菜大棚。目前村民仅蔬菜种植一项,一般人家都能有几千元的收入,种得多的人家还能达到2、3万元。
          在大方镇,全镇除8个社区外,还有25个村,全镇98.6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大部分区域处于“城市边缘”,全镇13万人口(含流动人口4万人)中有5万余人居住在“城市边缘”地带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县城在不断扩大,每年都会有耕地被扩容的城市占用,农民的土地也在一年年地减少。
          怎样在有限的土地上更好的解决好生存问题?多年来,群众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路和办法——没有了土地的就利用有限的圈舍养猪养鸡,还有部分土地的就种起了蔬菜,当起了“菜农”。长期以来,这种经营方式主要是以农民自发形成为主,种什么怎样种基本上是农民自己做主,一看市场,二看习惯,有的萝卜白菜姜葱蒜辣一样种一点,有的是几块地里清一色的莲花白。这样的种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受市场影响较大,比如凑巧大家都种了某一个品种,市场价格就会下跌,菜农们收入就会受到影响。曾经有一年,莲花白种多了,到了莲花白成熟的季节,在县城西大街的蔬菜批发市场经常会看到莲花白堆满半条街,几分钱一斤,到了上午十来点钟还没发完。
          为了让蔬菜种植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特别是在去年今年,大方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城郊农民蔬菜种植的引导和扶持力度。镇里对农民的蔬菜种植进行连片规划,在全镇范围内有21个村规划种植蔬菜,并将蔬菜种植种类扩大到20多个,从萝卜白菜到姜葱蒜辣一应俱全,除了常见的品种外,在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帮助下还引进了糯玉米、韩国胡萝卜等优质高效品种,让菜农有更多选择的空间。这样既丰富县城居民的菜篮子,使县城绝大部分的蔬菜品种都能由本地供给,扩大了本地蔬菜在县城市场上的份额,同时又有效避免众多菜农盲目种植某一个品种的蔬菜,导致该品种供大于求而价格下跌、难以销售。而糯玉米、韩国胡萝卜等优质品种以及地萝卜等大宗产品还远销水城、贵阳、重庆等地,为打开外地市场、拓展产品销路、引导蔬菜种植迈出了突破性的步伐。为了增加农民的效益,镇里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强种植蔬菜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上级资金补助下,全镇范围内建起了575个蔬菜大棚,在建的还有400来个。蔬菜大棚可以一年四季种植蔬菜不断,一般年份,一个大棚一年能有5、6千元的收入。借助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全镇范围内许多村修建硬化了连户路,群众卖菜不再肩挑背驮,许多人家都买起了农用三轮车,每天只须把要卖的菜整理好装上车,不多时就可到达县城蔬菜市场了,既节省人力,又提高效率。镇里还在水源缺乏的村修建水池和引水渠,保证蔬菜种植得到有效灌溉。在小路村,镇里帮助协调资金修建水池和引水渠,从大方电厂将水引来做灌溉之用。镇里每年要举办两次以上的蔬菜种植适用技术培训,在各个村都举办培训班,由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实地实物对农民进行培训,有时还请来省、地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在蔬菜地里给农民讲解蔬菜栽培、病虫害的防治等,农民的种植水平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蔬菜种植的产量和效益也一年比一年好。此外,镇里还在种子、肥料、农药等方面对蔬菜种植农户进行扶持帮助;引导和帮助农户修建沼气池,发展起“猪—沼—菜”、“猪—沼—果”的循环经济;成立了蔬菜协会,尝试“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
          对江村位于大方镇对江河西岸,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426亩,辖5个村民组544户共2626人。以前,对江村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穷村,全村人均只有7分地,一年种的粮食只够半年吃,“城市边缘”地带的特点比较明显。村里充分利用海拨低、水资源丰富、距县城近、交通便利、拥有早熟蔬菜种植技术等优势,因地制宜,确定了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引进和发展优质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在质量和季节上下功夫,以满足不同季节、不同层次消费的需求,走出了一条以“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路子。目前,全村蔬菜种植从粗放经营发展到精细种植,从裸地生产发展到大棚生产,全村建蔬菜大棚350个,成为无公害的“四季菜园”。2007年,种植农户达到了438户2120人,种植面积达 1100亩,其中连片种植930亩,10个种类,100多个品种,年产蔬菜700多万斤,产值700多万元,农民人均种菜收入2000多元。现在,对江蔬菜产业带不仅是大方县最大的“菜篮子”,而且蔬菜产品还远销四川、重庆、贵阳、水城等地。在小路村,走进村委会办公楼的院子,楼前一块50来平方米的地里搭满了蔬菜架子,架子上缠着黄瓜藤,吊满了黄瓜。村支书姚明亮随手从中摘了几个让我们尝尝。可别小看了这小片瓜,它是在这里指导村民种植蔬菜的技术人员闲暇时间随意种下的,一不施用化肥,二不喷洒农药,绝对的绿色无公害。我们刮掉瓜上的小刺一尝,果然新鲜脆爽。也不怪有的农民前来观看过后翘起了大拇指,“有技术就是有技术,哪怕只是随便栽下的几棵黄瓜,长得也比我们栽的好。”我们来的时节,村里农户们的茄子、辣椒等蔬菜已经卖完,有的人家正在整地准备栽种其它品种的蔬菜,有的人家白菜已移栽完毕,有的人家正在移栽大葱,乡村的田野里依旧忙碌。见有记者来采访,村民王永芳赶紧凑了过来,滔滔不绝就讲起了他家的收成。王永芳家地不多,今年他家也种了一些其它品种的蔬菜,但主要是茄子,种了5000多棵。六月份茄子就开始上市了。在大上市的季节,他每天晚上12点左右就开始摘茄子,到凌晨2点来钟就摘满一三轮车,然后自个儿驾车运到县城批发,到凌晨4、5点钟就卖完回来了。“多的时候一车可卖千把块钱,少的时候也有2、3百块。”“如果再少呢?”记者半开玩笑的问道。“再少啊,再少就懒得去了,留天把,等多了再去。有时一天跑一趟,有时隔一天跑一趟。这一季茄子我收了万把多块钱吧。今年栽少了。”王永芳似乎还有些遗憾呢。地里的蔬菜卖完了,王永芳可没闲着,这段时间他正忙着栽培菌子。他希望在这个冬季也能“大捞一把”。
          镇党委书记杨超介绍,为了扩大适销对路品种的种植,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镇里准备进一步扩大小路村蔬菜种植规模,使蔬菜常年种植达到1000亩以上,水果1500亩以上,地萝卜3000亩以上,进一步把小路村打造成蔬菜专业村。
          关井村位于县城北郊,这里“城市边缘”的区位优势也很明显。村民们利用离城近的优势,也大量的种植蔬菜,全村常年蔬菜洋芋种植面积在2000亩左右。根据这里的气候条件,在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引进了优良品种糯玉米和韩国胡萝卜,其中糯玉米的种植面积在千亩以上,胡萝卜种植面积800亩以上。关井村以前种植玉米几乎都是在秋季完全成熟后采收,主要用于食用或者是饲养畜禽。糯玉米则是采摘嫩玉米棒子食用,基本上是采收装箱后就直接运往贵阳等地,产值和效益就比以前大多了,一亩玉米的收入可达2500元左右。目前,关井糯玉米已注册了商标。为了延长采摘后的保存期,错开大量上市的季节,镇里在县农业局投资30万元的帮助下修建一座冷库,保存新鲜玉米,增加市场销售价值。韩国胡萝卜一年可种两季,与本地胡萝卜相比,质优价好,复种指数提高了,产量效益也增加了,销路也好,大多通过村蔬菜协会直接联系,销往贵阳、重庆等地。村民莫平把自家2亩地全部中上蔬菜,萝卜、青菜、糯玉米他都种得有,但主要是韩国胡萝卜。在卖菜的时节,他也是每天凌晨2点来钟起床,到4点来钟就把菜送到了县城的蔬菜市场。“今年我的第一季韩国胡萝卜收了1万多斤,卖了7、8千元钱。”看着眼前长势正旺的第二季胡萝卜,莫平满脸的喜悦,“丰收那是肯定的了,刚好能赶在过年前上市,希望能卖上好价钱。”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