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纂的《赫章可乐二OOO年发掘报告》已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贵州考古工作始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8年在深翻土地运动中,在可乐发现古遗址(古墓群);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此发掘7座墓葬,出土文物300多件,引起了考古界、史学界的轰动。据《西南彝志》记载,赫章可乐与今成都、重庆、昆明、大理齐名,被誉为古代西南地区五大城市(五大倮姆),是贵州彝族默部的政治中心,是夜郎民族的一个重要聚居点。1977年,考古队在赫章可乐发现一处规模较大的早期墓地,一批铜剑、鼓行铜釜、手镯等精美的青铜器出土,风格非常独特,此前这类器物在贵州及邻近省份没有类似发现,考古者推测为夜郎时期遗存,神秘的夜郎露出了冰山一角。
2000年,贵州省文物考古所在可乐发掘地方民族墓葬108座,出土文物547件。其中以铜釜或铁釜套在死者的头上和脚上,或将釜置于死者脚下的葬俗——套头葬在中国其他地区从未发现过,目前在全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据《后汉书》记载,夜郎境内民族“俗好巫鬼禁忌”。“套头葬”的习俗可能与居住在可乐一代的夜郎民族的某种特殊信仰有关。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可乐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可乐考古发掘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再次引起了考古界、史学界的极大关注,被有关考古专家称为“贵州考古的圣地,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
据了解,《赫章可乐二O O O年发掘报告》是贵州考古50年来第一本考古专着型大型报告,第一次较完整地把可乐夜郎考古资料公布于众,是贵州考古标志性的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3年时间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了保证基础材料的真实,还将17个检测项目送到北京、上海、吉林等地,其中,DNA检测和陶器检测在贵州属首次。《报告》不仅全面、系统、科学的介绍这批考古材料以及编者的初步研究认识,还大胆创设 “发掘者说”部分,带着“考古成果社会化”和“让更多的人享受考古成果”的诸多思考,基于“为考古报告打开一扇窗户”的编写理念,冲破樊篱,体例创新,用深入浅出、生动准确、流行时尚的语言,让普通大众也能领略夜郎王朝的神秘。《报告》同时为赫章实施历史文化兴县战略,打造夜郎文化品牌提供了坚实的考古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