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氏竹荪销售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经理王敬明

▲真菌皇后——织金竹荪
“织金竹荪”是目前海内外市场形成的商品名,其在分类学上属于鬼笔科竹荪属红托竹荪,原产地在织金。1983年,有关技术人员开始试验人工栽培,1985年人工栽培出第一批竹荪约600克。1986年“织金竹荪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列入365体育app安装_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t365网站地区星火科技项目,1991年课题结束,荣获了贵州省星火科技三等奖和365体育app安装_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t365网站地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织金竹荪开始在海外市场产生了影响。
如今,竹荪人工栽培早已走出了织金,我省的许多地方都在进行人工栽培。不仅有十多万人靠栽培竹荪脱贫致富,而且还产生了许多竹荪销售公司,织金县王氏竹荪销售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
织金县王氏竹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其前身为“织金县竹荪购销部”,创建于2000年7月,专业经营织金野生竹荪、织金竹荪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公司法人代表、经理为王敬明。公司有固定员工38人,季节性员工60人,是以开发利用织金竹荪加工、生产、销售精品织金竹荪旅游产品为主的一家织金竹荪生产、经营专业民营企业。公司曾多次参加省、地、县组织的农产品、旅游商品展销会,产品声誉颇佳,销售良好。2006年7月参加365体育app安装_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t365网站地区组织的“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荣获了“野生竹荪”和“野生天麻”的最佳参与奖。2008年9月在“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展销大会中,获食品类铜奖。2008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12万元,实现利税23万元。
“竹荪产业发展的关键不是栽培,虽然人工栽培需要一定的技术,但这个技术只要经过培训,一般群众能很快就掌握;也不是制种,在织金许多地方,连7、8岁的小娃娃都知道制种程序。关键是要掌握市场。掌握了市场,也就掌握了这个产业。”采访中,织金县王氏竹荪销售有限公司经理王敬明开门见山道出了其中的“诀窍”。
和大多数竹荪销售公司一样,王氏竹荪销售有限公司也是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竹荪的生产和销售。由公司向农户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公司根据市场行情按一定价格回收产品。如果农户觉得卖给其他人更赚钱,农户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销售。公司向农户回收产品后进行烘制、分选、包装,然后发往各地的零售网点。除了在织金,王氏竹荪销售有限公司还在安顺市的紫云县等地与农户合作建有竹荪栽培基地。
织金竹荪是竹荪家族中唯一的清香型竹荪,其气息清香、形态优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21种氨基酸,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及锗、硒等微量元素。已经形成了几十道色香味俱全的竹荪菜肴。“夏天炖鸡时加几棵竹荪,炖好的鸡放几天都不会变味。”看着记者半信半疑的眼神,王敬明笑了笑说,“这在织金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大家都知道。”
自从1992年成规模进入市场以来,织金竹荪一直稳步发展,有着全产全销的良好市场。
据王敬明介绍,目前,贵州境内竹荪年产量约500吨,菌种都在织金制作,每年织金制作的菌种有2000万至4000万瓶左右。在织金县牛场、猫场等地,一条街几十户人家都在制种,许多人家靠制种走上了富裕路。
王敬明家可以说是织金的“竹荪世家”,还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王敬明的父亲王笃诚就以收购和销售竹荪远近闻名,“家学渊源”使王敬明对竹荪的品质辨别、加工保存以及竹荪菜肴制作都了如指掌。父亲去世后,王敬明捡起了父亲经营竹荪的担子。随着织金县竹荪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竹荪产量逐年增加,王敬明的生意也越做越大。2007年5月,王敬明干脆注册了“织金县王氏竹荪销售有限公司”,使自己的生意走上了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产、供、销一条龙的产销模式。从继承父业之初的“小打小闹”到现在的规模经营,王敬明的创业史可以说就是织金竹荪产业发展的一面镜子。
在竹荪市场打拼多年后,王敬明觉察到,内地城乡居民的收入逐渐在增加,100多元钱一斤竹荪,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已经不“奢侈”了,王敬明逐渐把自己的销售重点放在了内地市场的开拓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王氏竹荪销售有限公司的竹荪已经销售到365体育app安装_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t365网站、水城、贵阳、重庆等地。
如今,王敬明还经常跑云南、四川等地去调查了解市场,他试图让竹荪成为寻常人家的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