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右二)在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吉勇(左三,现任市委书记),地委委员、威宁自治县委书记杨兴友(左二,现任市委常委、威宁自治县委书记)等的陪同下,到凉水沟种羊场考察。
▲盐仓村坡脚组靓丽的黔西北民居
▲百草坪上牧绵羊
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3月3日上午,记者驱车赶往位于威宁县东北部的盐仓镇。在盐仓村土坡脚,326国道两侧一幢幢白墙青瓦的黔西北民居分外耀眼,宽阔整洁的主干路、连通各户的串户路、硬化过的院坝、改造过的圈舍和厕所,无不向人们展示着这里人居环境的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仅仅是近年来盐仓镇整合各类资金、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自2009年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该镇共投入资金2748万元,建设生态文明家园1481户、新建民居762户、改造危房1227户,使全镇人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要致富,先修路。以毕威高速公路在境内的修建为契机,盐仓镇依托326国道穿境而过的优势,着力加快通村油路和通组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从2010年至今,共投入资金4500余万元,新修通村油路69.9公里,整修通村油路6.9公里,新修通组路20公里、串户路30公里,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村民的出行,加强了各村与盐仓及外界的联系。
在该镇大路村,以前通往村里的土泥路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条宽阔整洁的通村油路。该村一组,一幢幢崭新的民居掩映在高大的江子树和青杠树之间,一条条清洁的串户水泥路延伸到每一户村民家门前。
现年64岁的耿礼清老人正在喂牛,他告诉记者,以前下雨天穿水胶鞋都不敢出门,因为不通车,去盐仓集镇得走两个多小时。如今,通村油路修到了家门口,生活有了盼头。
在该村尚未完工的小广场上,记者看到,工人们有的正忙着搬运建筑材料,有的正忙着安装路灯及排污管道。
利用“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大路村大干快上,共投入资金250余万元,对4300多米通寨路和6500多米人行步道进行硬化,同时被纳入建设规划的还有娱乐小广场、公厕及垃圾池等基础设施。
“下一步,我们还要给大路村引自来水、改造电网。现在,大路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项目规划已经全面完成。未来的大路村,将充分利用村内得天独厚的奢香古驿道等旅游资源和毕威高速公路穿村而过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发展黑山羊等林下养殖,种大棚蔬菜,在荒山上种花椒树、枸树等经济林木,使大路村村民真正实现旅游脱贫和养殖种植脱贫。”该镇党委书记张睿说。
通村公路的四通八达和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让盐仓人有了思发展的底气和谋发展的信心。如今,进入盐仓镇境内,处处都能够看见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巨变,时时都能够看到在尽心尽力建设美好家园的群众。
“以场带户”:独创畜牧养殖新模式
作为传统的农业乡镇,长期以来,盐仓镇老百姓仅靠种植玉米、马铃薯等传统农作物为生。生产结构十分单一,经济收入普遍偏低。
居住环境改善了,如何调整现有产业结构为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找出路,成为摆在盐仓镇党委、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
经过反复调研和认真思考,盐仓镇党委、政府意识到,单靠传统农业已难使老百姓走上富裕之路,唯有依托境内草场资源丰富的实际打造草地生态畜牧强镇才是盐仓的正确选择。
“盐仓平均海拔2317米,在165.25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中,仅草地面积就达8万余亩,加上背靠面积40余万亩的百草坪天然草场和适宜的气候,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得天独厚。”盐仓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蔡厚祥说。
2012年,以省级重点种畜场凉水沟种羊场为中心,盐仓镇充分依托万亩天然草场百草坪在高峰、兴发、四堡、团结、柳坪等村实施了“以场带户”工程,拉开了盐仓镇打造草地生态畜牧强镇的序幕。
与之前老百姓习惯的散养和放养不同的是,“以场带户”工程强调以种羊场为中心,带动周边农户大规模养羊。
在种羊场,不仅有牧工,还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技术顾问,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365体育app安装_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t365网站
目前,种羊场共有核心存栏羊2222只,建有7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羊舍、200平方米的草料储备房、750立方米的青贮窖,固定资产达1.2亿元。种羊场每年向周边农户及周边省、市销售种公羊600余只,创经济收入120余万元。
“以场带户”工程实施以来,共带动周边338户农户发展种羊养殖1万余只,使每户农户每年净增收两万余元。许多村民从单纯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了令人羡慕的养殖大户。
兴发村的村支书张开亮便是养殖大户中的一员。2010年,一直靠炼锌、挖锌矿致富的张开亮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没了出路。
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创办养殖场。在得到当地相关部门支持的10多万资金和180只羊后,他自己又投入30余万元轰轰烈烈地办起了养殖场。
现在,张开亮的养殖场越办越大,还雇用当地6位村民帮助放羊和种植牧草,解决了他们的就业和生计问题。
在张开亮的带动下,该村村民也纷纷开始学习养羊,并成立了由张开亮任理事长,村民张文坤、张开军等9人组成的“最高峰养殖专业合作社”,走上了合作发展之路。
目前,全镇16个村已有兴发、高峰、柳坪、娱满、幺站、盐仓等6个村实施了“以场带户”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
全镇500只以上规模的养殖户有12户,200只以上规模的养殖户有23户,100只以上规模的养殖户有50户,新建圈舍达2.86万平方米,成立专业合作社10个。
而今,由盐仓独创的“以场带户”养殖模式由于成效明显,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而盐仓,也正在以快速发展的势头由传统农业乡镇向生态畜牧强镇转型。
创新管理: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
对落后地方来说,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越快,隐藏的社会矛盾也就越大。盐仓镇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一系列项目在盐仓境内的实施,盐仓隐藏的不和谐因素也在不断增多。
如何在发展中维护社会稳定、在稳定中求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便被当地党委、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
2010年,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化解并消除矛盾纠纷。盐仓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探索,决定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以“村务公开质询会议”及“亲情为民、流动接访”活动为抓手,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主动深入基层办实事、解民忧、破难题,打造“和谐盐仓”。
2012年11月24日,在该镇幺站村,镇领导、包村干部与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社会事务办等单位负责人和幺站村村支书、村长齐坐一排,组成答复小组向村民“汇报”上一季度的工作,认真听取村民反映问题并细致解答他们的疑问。
村支书杨光辉把本村上一季度召开村务公开质询会议承诺事项完成情况、财务收支情况、村务落实情况向村民作了详细汇报后,村民们对自己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咨询。
村民肖鲜明提出,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涵洞没有疏通,造成自己种洋芋的土地被水淹没,洋芋无法收获。听过反映后,杨光辉当场表示3天内帮助解决问题。
村民肖大义反映,孩子考上贵阳学院后虽然获得了助学贷款,但由于家庭困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很苦,希望得到镇里帮助。镇党委副书记管庆富当场表示,今后只要有相关扶持政策和企业救助,就优先考虑扶持村里的大学生。
柳坪村村民赵从科反映,因为家庭贫困,多年来一直未点上电灯。在管庆富的带领下,在场的党员干部主动捐款,帮助他家及时解决了用电难题。
以上这些,都是盐仓镇在所辖村寨开展村务公开质询会议中经常出现的情景。
“村务公开质询会议既能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基层干部走近村民,有效防止贪污和腐败的发生,又能调处和化解一系列的矛盾和纠纷,还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谈到村务公开质询会议带来的好处时,张睿滔滔不绝。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盐仓镇共召开村务公开质询会议60余次,排查矛盾纠纷100余起,化解100余起,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不但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同,也使各村实现了“零上访”。
除村务公开质询会议之外,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盐仓镇组织开展的“亲情为民、流动接访”活动同样深受百姓喜爱和领导赞扬。
自2012年8月3日开展这项活动以来,盐仓镇邀请了县公安局,与镇政法委、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法庭、党工委等单位负责人组成接访组,按照提前制定的日程表,跑遍了全镇的16个村。
天晴,接访组就在室外开展接访;下雨,就在室内进行接访。共出动126人次,接访受理了群众反映的低保、户口、征地、工程修建、生活用煤等事项188件,接待群众199批次共1505人。
接访组成员既做政策的宣传员和问题的调查员,又做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发展的帮扶员、稳定的维护员,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使干群关系越来越和谐,初步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我们将抓住百草坪、彝族向天墓群等纳入县旅游规划盘子的历史机遇,倾力创建特色生态旅游精品,将盐仓打造成旅游观光大镇;以毕威高速公路沿线为重点,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战略,将盐仓打造成山区特色农业重镇;对石漠化治理、科技扶贫养羊等项目进行整合,依托种羊场和百草坪,将盐仓打造成草地生态畜牧强镇;以当地彝族民族文化和石门文化为基础,将盐仓打造成民俗文化古镇。”在谈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时,张睿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