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永凤(右)生前走访贫困户(谭 勇 摄)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2018年11月26日,在大方县脱贫攻坚工作到了最后冲刺的关键时刻,陈永凤突发脑梗,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因抢救及时,挽回了生命。15天后,她坚持要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2019年11月28日,在大方县的脱贫攻坚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验收后的几个月,她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倒下,50岁的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事业上,留下焕然一新的谢都村……
365体育app安装_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t365网站
“真不敢相信,陈主任就这么走了,出事那天下午四点钟左右,她还打电话让我第二天早上带上户口本,她帮我带去乡政府续签公益性岗位。怎么活生生的一个人一下子就没了……”回忆起陈永凤生前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陈祖芬泪如雨下,她依然不能接受陈永凤去世这个现实。泪光里,全是那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陈永凤:“没有她,我过不到今天的好日子。”
几年前,陈祖芬的丈夫因长期生病而丧失劳动力,她不仅要照顾生病的丈夫,还要撑起整个家,实属不易。陈祖芬的艰难陈永凤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在陈永凤的帮忙争取下,从2016年开始,陈祖芬享受到了各种政策补贴,开始种起了冬荪,养起了猪、牛。2018年,陈永凤还帮助她申请到了每个月500元的护路员岗位,这样一来,她家一年的毛收入也有3万余元,日子慢慢好了起来,生活也有了盼头。
可是,就在前年,陈祖芬的丈夫去世了,加上唯一的女儿也远嫁他乡,孤独的她一度沉浸在悲伤中,看到终日恍恍惚惚的陈祖芬,陈永凤鼓励她走出来,参加村里的彝歌彝舞队。在陈永凤的鼓励下,陈祖芬慢慢从丈夫去世的悲伤中走出来,平复了心情,开始了新生活。
像陈祖芬一样,得到过陈永凤热心帮助的村民还有很多。
2015年,陈永凤在村里组建彝歌彝舞队,把村里的“老中青”组织起来排练节目,唱彝歌、跳彝舞,把彝族年、彝族火把节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不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她还组织姐妹们去市、县参加比赛,不断让彝族文化走出谢都村,让大家告别了过去喝酒赌博、家长里短的日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生活品位越来越高。
黄克龙是舞蹈队的主力之一,陈永凤对她的培养她永远铭记于心。在陈永凤的鼓励下,她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2018年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陈主任不仅对人好,而且歌也唱得好。去年过彝族年的时候,陈主任分别用汉语和彝语演唱了《党啊亲爱的妈妈》和《我把最美的歌儿献给党》两首歌。歌声是那么悦耳动听,让人永远忘不了。”说着说着,黄克龙的视线模糊了。
在同事的眼里,陈永凤对工作十分热爱和执着,是个十足的“工作狂”。
“她做事认真负责,身上有股拼劲,手上的事情不做完绝不回家休息,临时遇到急事难事,更是通宵达旦地拼命干,一点也不输给我们这些男同志。”谢都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永刚在谈到陈永凤时,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惋惜。
出事当天,陈永凤还在带领大家对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示牌、一户一档、连心袋、“三改”资料以及党员信息等进行核对。按照常规,本来下午5点30分就可以下班回家,但是由于手头还有工作未完成,陈永凤在感觉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到6点30分,觉得实在撑不住了,才签退离开办公室。
“我永远忘不了陈主任最后一次忙碌的身影。”谢都村驻村第一书记刘鹏在回忆起最后一次和陈永凤加班的情景时,难掩内心的悲痛。当天,他听到陈永凤说头晕,就劝她回去休息,陈永凤还是像平常一样,没在意地说:“没事,还能坚持,能多做一点算一点。”
因为有事,刘鹏下午6点签退离开,走时看到陈永凤还在忙着核对资料,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幕成为了记忆中陈永凤最后一次忙碌的身影。
“陈主任就像老大姐一样照顾我,我刚来到谢都村时对村里工作不熟悉,是她带着我一家一户走访,掌握熟悉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她不仅工作上尽心尽力帮我,生活上也十分关心我,2018年3月我刚来到谢都村时,天气还有些凉意,听说我带的被子薄了,她就从家里找来被子给我。”回忆起陈永凤对自己的帮助,刘鹏哽咽着告诉记者。
只要手中有工作,陈永凤就一直忙碌不停歇,简直忘了自己身体的疾病,心里想的全是如何让大家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自2017年以来,在陈永凤的带动下,谢都村大力发展冬荪、猕猴桃和青贮玉米等产业,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的转变。2018年底,谢都村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5%下降至0.89%;目前,该村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全村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大改变、产业结构大调整、群众生活大提升。
“平时在基地务工的群众,少则20来人,多则50余人,每人每天70元务工费。”猕猴桃基地管理员龙道平说,“我在基地做管理员一个月也能挣3000多元,不仅轻松,还能学到种植技术。这得感谢陈主任啊!”
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猕猴桃基地,龙道平哀叹道:“这些猕猴桃今年就可以挂果,只可惜,陈主任没能看到……”
“一句话也没留下,就丢下我们走了……”这是陈永凤家人对于她的突然离世最大的遗憾。
“妈妈热爱这份工作,付出再多她也无怨无悔,可是我再也没有妈妈了,再也听不到妈妈在电话里对我嘘寒问暖了——问我吃饭了没有?娃儿些乖不乖……”陈永凤的大女儿高洁泣不成声地说。即使离娘家不算远,但她能见母亲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每次家庭聚会妈妈总是因为工作太忙而缺席,即便能参加也是短暂地见上一面,都没能好好聊一聊,她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继续去加班。”
“她每天总是早出晚归,午饭都是在村里吃,经常下班回到家天都黑了,有时甚至要加班到半夜十一二点。即便回来得早,躺上床了都还继续通过手机查看资料。就连春节,小女儿过来看我们,她都没能好好陪陪。”丈夫高应祥痛心地说,“从2018年她生病住院时,我和儿女们都不赞成她再继续工作了,叫她好好休养,可她就是不听,说没事没事,就是血压高点,记得吃降血压药就行了。出事前的那段时间,她还经常喊头晕,我一直叫她去医院好好检查,她总说,等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就去医院好好看看。可没想到,就这样一忙一拖,人就这样走了……”
陈永凤的大哥陈永忠是大方县发改局派驻黄泥塘镇的驻村干部,他也曾劝导陈永凤按照医生的嘱咐好好疗养,但陈永凤的话让他无言以对——“哥,你也是驻村干部,你也知道脱贫攻坚的重要……”
“感谢老天再次给我机会,因为作为子女我的责任还未完成,作为父母我的责任还未完成,作为工作人员我的任务还未完成……”这是陈永凤在2018年生病出院回到工作岗位后在微信上发的一条信息。
多么希望上天的眷顾再次降临,然而眷顾未曾到来,陈永凤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家人太多的亏欠和遗憾。
获悉陈永凤逝世的消息后,全国妇联表达了对陈永凤的深切悼念和对其家属的亲切慰问。2019年12月3日,贵州省妇联追授陈永凤同志为“贵州省三八红旗手”。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蒋耘一行专程赶赴大方县,看望慰问陈永凤同志家属。蒋耘向陈永凤家属转达了全国妇联和省妇联的关怀和慰问,并送上了“贵州省三八红旗手”的荣誉证书和慰问金。
之后,省妇联号召全省广大妇女向陈永凤学习,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扎根基层、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拼搏奋进,为贵州脱贫攻坚贡献巾帼力量。
2020年7月1日,省委追授陈永凤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7月6日,市委追授陈永凤为“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她坚守初心、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正因为有像陈永凤这样在平凡岗位上干着不平凡事业的优秀同志,才凝聚起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陈永凤同志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大方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凤山乡党委书记李春阳惋惜地说。
爱岗敬业奉献、一心为民服务,这是陈永凤一生的真实写照。
“天上星星数不清,陈永凤做事好认真……”87岁的张恩秀老人声音低沉地吟唱着她为陈永凤编的一段顺口溜,以此表达对陈永凤的感念和哀思。
陈永凤留下多少汗水和真情,百姓就攒下多少悲伤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