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于右任在黔西的题词
        于右任在黔西的题词
        作者:文|史宏拯  发布日期:2021/2/2 阅读次数:次
        于右任(资料图片)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陕西三原县人,诗人、书法家、政治家。他从小在私塾读经史,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1906年留学日本时得会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1912年在南京参加国民党临时政府,曾回三原县任职,后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1949年去台湾,1964年11月10日逝世于台北。
          于右任是近代民主革命先驱、诗人、政论家,是沉雄博大的一代书法大师。他的书法雄豪婉丽、雅淡清奇,其中蕴含着他的学识风范。他不赞同草书信笔涂鸦的离奇怪异,推广标准草书“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原则用于实践,做到笔笔随意、字字有别,大小斜正、恰到好处。结体重心低下,用笔含蓄储势、出神入化。他在书法上成为一代宗师,日本朋友称他为“旷代草圣”。当他滞留孤岛时,对大陆情念颇深。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作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其乡思之苦溢于言表,成为绝唱。
          于右任早年曾主编过思想激进的《民立报》,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喜欢阅读此报,当时就知道了于右任的大名,是毛泽东最敬重的大才子,之后曾有过谈诗论词等多次交往。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举行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右任与毛泽东都出席了会议。在会上,于右任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担任执行部的工人农民部长。毛泽东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1926年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再次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自然少不了与国民党要人于右任共事。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重庆谈判,30日即与周恩来由山洞林园赴城内拜访于右任,正好于右任因公外出,未能见面。当天晚上,张治中在桂园为毛泽东举行宴会,并邀请了于右任、孙科、邹鲁等人前来参加。9月6日中午,于右任设午宴招待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并邀请张治中、张群、邵力子、丁维汾、叶楚伧等人出席作陪。由于毛泽东和于右任二人志趣相投,都喜欢诗文,在宴席上,两人就聊起了诗文。在谈话中,于右任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极力称赞,对该词的结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尤为赞赏,认为是激励后进之佳句。毛泽东却道:“怎抵得上先生‘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之神来之笔。”原来,于右任参观成吉思汗陵墓时曾赋《越调·天净沙》:“兴隆山上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说罢,于右任与毛泽东皆拊掌大笑,举座皆欢。毛泽东与于右任都熟谙诗词,如果说能对古人的名作即兴拈来则不足为怪,可他们都能背诵对方的诗词,二人的学问之博,真令人叹服。
          新中国成立前夕,蒋介石见大势已去,遂搜集钱财与人才逃往台湾。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对文化名人的去留极为关注,诚恳挽留于右任,但出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于右任在台湾时,毛泽东对他的书法极感兴趣,曾找许多人广泛收集他的作品,晚年时还向秘书田家英寻找“已存”的于右任草书。
          1936年农历三月初七,黔西县城发生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火灾,从下午一时起到四点半,烧毁了人烟稠密的县城东门、北门及南门大半个黔西县城。
          起火的原因是:四川人李森荣借住在杀牛坝一个朋友家的一间低矮的茅草房内。这茅草房没有墙壁,四面用稻草扎的茅扇遮挡,房子狭小,里面有床铺和炊事用具及烧火煮饭的一个小灶。那天李森荣到方其相石印铺做工去了,只有妻子在家里洗衣,她用炕笼把洗好的衣服炕在火上,就上街买东西去了。当天的风很大,风把茅扇吹到火上,引燃了炕笼上的衣服,茅房也燃了起来,顷刻间房子就燃烧起来了。当时杀牛坝全是草房,风助火势,很快就一家接一家地燃烧起来,火海连成一片。那时虽然县里成立了消防队,但消防队没有什么救火的器械,靠人工挑水灭火无异于杯水车薪,风大火势凶猛,人根本无法近前。火乘风势向四方蔓延,一路由下排街向东延伸,烧至城隍庙弯弯,被城隍庙四面封火砖墙挡住,上排烧至灰堆坡。一路由杀牛坝上排街向西延烧,被鲁班庙和寿福寺的封火墙挡住没再往南后街蔓延,正街上下两排烧到文昌宫被阻挡。北门由鸡市巷一路烧向北正街,老北门全被烧光,县城一片火海,火老鸦飞出二三里外。到下午四点过钟风停火住,在市民的全力抢救下扑灭火苗,县城南门、西门幸免于难。据当年一区区长刘吉昌的火灾调查报告称:县城受灾面积为1平方公里,毁房700余间,受灾人数657户3490人,直接经济损失173万元。
          时任县长林雁峰向上申报,省批示将行营军粮6000余包70多万斤分发灾民,每户60斤。时任滇军第五军驻贵阳办事处处长的黎又霖获悉黔西县城的特大火灾后,立即四方奔走,联系寓居贵阳的黔西同乡,组织成立“黔西火灾吁赈会”,进行募捐。同时,黎又霖亲自到省政府,向省长吴忠信求援。吴忠信已接到黔西特大火灾的灾情报告,对黎又霖的亲自上门求援,他乐得做个顺水人情,答应拨出部分钱粮予以救济。
          黎又霖带领“黔西火灾吁赈会”成员积极上街募捐,在短期内募得一笔不小的捐款,及时如数寄回家乡赈灾。他还致信家中及西门未受灾的亲戚朋友,号召他们出钱出粮救济灾民。卧病在床的父亲吩咐家人捐出钱粮赈济,母亲动员后家——西门中书巷刘家也乐意地捐钱捐粮。
          黔西县城的重大火灾发生在青黄不接的春夏之交,灾民缺衣少食、苦不堪言。黔西名士杨子贞将家中万余斤谷物全部捐赠出来救济灾民,受到社会各界称颂。林雁峰对杨子贞的善举十分赞赏,亲笔题写“急公好义”的牌匾以赠作褒奖。
          1943年4月19日,蒋介石在其子蒋经国,随行于右任、戴笠、俞济时的陪同下来到黔西,查看县府各科室情况,当听到民政救济科汇报杨子贞在1936年3月的黔西特大火灾中捐出万余斤谷物救济灾民时,蒋介石感到很欣慰。当天恰逢杨子贞70岁生日,蒋介石于是令同行的于右任书写“古稀双庆”的条幅送给杨子贞,以旌表其功。这帧条幅为杨子贞后人收藏,后辗转到贵州省政协文史委员会。2016年7月,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将此条幅转赠黔西县政协,现存于黔西县政协。(作者系黔西县政协退休干部)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365体育app安装_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t365网站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

        365体育app安装_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t365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