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盛波(左)忠于职守,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蔡盛波被授予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校园食品安全一直是食品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广大师生食品安全的守护者,蔡盛波深知肩上的责任一点也不能放松,广大师生的安全健康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2015年5月,蔡盛波着手对金沙县各类学校开展检查和走访,了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和存在问题,发现大部分学校食堂存在设施设备不齐、厨房和食堂简陋、管理混乱等问题,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学校食堂不足三分之一,与食品配送公司的矛盾与纠纷不断,有些学校甚至不愿意承担食堂管理工作。为了解决问题,疏通校园食品监管工作的堵点和痛点,他主动与教育部门、学校所在地地方政府协调,督促完善学校食堂设施设备,规范学校食品管理方式,制定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制度,落实学校食堂管理人员责任和奖惩制度,加强对学校食堂食品配送的管理,每年两次召集食品配送公司进行责任约谈和不定期对配送现场进行检查,责令食品配送公司签订配送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同时组织食品配送公司和学校召开座谈会,及时化解配送过程中的矛盾纠纷,配送的食品质量不断提升。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县各类学校食堂全部实行持证和量化分级管理,为规范校园食堂管理工作、保障校园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蔡盛波深知学校周边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其售卖食品具有小、散、乱等特点,流动摊点多,安全隐患大,必须强化执法,重点围绕春秋两季重点时间段开展校园周边食品专项检查。他决定以师生消费热点和群众关注重点为导向,以校园周边食杂店为重点检查对象,以辣条、非发酵豆制品、散装食品等在过往检测出现过不合格情况的食品为重点,强化日常监管。两年来,蔡盛波共组织检查校园周边各类食品经营户3425户(次)、餐饮服务单位2168户(次)、食品摊点1927个(次),查处违法行为176起,收缴不合格食品87.5公斤,取缔食品经营户45户、食品摊点71个。
同时,他还积极配合教育、公安、消防等部门,对学校及校园周边的消防、道路交通、学校危房、地质灾害、特种设备等进行安全检查,与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整治学校和校园周边环境,为金沙县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食品安全不可能零风险,但我们必须对安全风险零容忍。”这是蔡盛波常年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一以贯之的态度。近五年,金沙县市场监管局共检查各类市场主体11.3万户,抽检食品0.73万批次,消除食品安全隐患17.6万条,查处食品违法行为947件,假冒伪劣食品逐年减少,食品抽检合格率逐年上升,全县食品市场秩序稳中向好。2015年以来,全县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民意测评群众满意度达97.8%。
走进金沙县,无论是星级酒店还是路边餐饮店,进门处都有一个电子显示屏,画面直接“曝光”后厨,厨师如何做菜、操作是否规范,尽收顾客眼里。
蔡盛波说:“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创先争优永远不止步。”为此,他在工作中注重探索食品安全监管的方式方法,着力于提升科学监管、精准监管水平,有序推动金沙县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
“互联网+明厨亮灶”确保人民群众食之放心。自2016年起,利用无线监控网络系统,通过扫描远程网络系统二维码可实现在电脑或者手机上对重大活动接待酒店的操作间、凉菜间、烹饪间等各重点环节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此系统的启用,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避免了监管人员频繁进入厨房操作间的行为,还达到了“群防共治”的效果。
实行月调度、“三单制”管理。食品安全工作通过月调度,实行任务单、提醒单、督办单的“三单制”管理,即每月初县食安办根据有关情况将工作任务以清单形式发到各乡(镇、街道)和食安委成员单位,理清工作思路,明晰工作措施;再根据各乡(镇、街道)和单位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对未完成或完成不好的乡(镇、街道)和单位下发工作提示单,明确完成时限和具体要求,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最后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乡(镇、街道)和单位下达督办清单,同时进行同步跟踪。
源头管控,强化索证索票和对食品流动售货车辆的管理。抓住源头这个约束机制,规范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管理,批发商将其销货台帐和零售经营户的进货台帐合二为一。交付给有固定供货关系的零售经营户,送货时将销货清单及相关证、票粘贴在台帐上,零售经营户只负责索要并监督批发商将台帐建立并保管在店内。同时对辖区内食品流动售货车辆进行备案登记,统一编号管理,禁止食品流动售货车辆销售三无食品、仿名牌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严厉打击虚假宣传、短斤少两和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防止食品流动售货车辆“送祸上门”。
加大对小作坊的监管力度,有效提升食品生产质量。通过制定《金沙县食品加工小作坊规模发展规范提升发展实施方案》,实施《食品加工小作坊基本卫生安全要求》,督促小作坊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以微型企业扶持发展等方式引导小作坊搬迁到金沙县特色食品聚集园,实行规模化生产和连锁经营,原料统一配送,产品统一销售,使其真正实现生产布局、规范管理、原料购进、添加剂使用和信息公示“五统一”,达到了集中生产、抱团发展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金沙县共有食品生产企业57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422家,涉及白酒、茶叶、食用油、米制品、豆制品、面制品、饮用水、调味品等行业,分布在全县26个乡(镇、街道)。其中,在县产业园区建有1个食品产业园,在五龙街道建有1个特色食品聚集园。
寓服务于管理中,助强企业,管好管活市场。在蔡盛波看来,食品监管工作是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目标是为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辖区企业提供精细化服务。蔡盛波通过微信群、QQ群等向需要换、办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和小作坊进行提示,告知对方提前申请,并帮助企业完善申报资料、联系检测机构办证检验,主动介入对生产环境、车间布局、设施安装等进行现场指导。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向企业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生产加工知识,提醒他们注意学习领会,尽可能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
栽好安全环境“梧桐树”,吸引更多“金凤凰”。金沙县食品生产企业从46户增加到63户,食品销售经营户从3107户增加到5599户,全力助推市场主体增量发展。金沙回沙酒、清池贡茶、湾子辣椒、禹谟酱醋等特色食品已成规模化发展,9类食品获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全县食品类商标注册1081件。其中,金沙回沙酒获得省长质量提名奖。
春华秋实,不负耕耘。自参加工作以来,蔡盛波把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当成自己的使命任务,兢兢业业、踏实奋进,先后获得全国工商系统监管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取得这些荣誉,既是欣喜,更是感恩;既是鼓励,更是鞭策。”蔡盛波坚定地说,“今后将不忘初心、感恩奋进,立足本职岗位,继续履行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神圣职责。”(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