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 织金县双堰街道:发展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杨婷婷 张媛媛 王小月 发布日期:2022/11/15 阅读次数:次
365体育app安装_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t365网站 11月9日,织金县双堰街道黑石社区食用菌基地里,几十个务工群众正忙着拉地膜、摆菌棒、采木耳,三轮车不时在基地里穿梭,将采摘的鲜木耳运到大棚里进行晾晒,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年初,双堰街道引进龙头企业,按照织金县种植业“5311”和“3311”产业布局,以“一基地三受益”为目标,在黑石、桂花社区创建500亩食用菌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壮大集体经济,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基础。 “每天都有近百人在基地务工,用工量大的时候一天有400人左右。”贵州织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晓海介绍,食用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基地建设到投产,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另外,我们10月份在桂花社区新建了一个600亩的食用菌基地,预计一个月左右能投入使用。到时,可吸纳周边更多群众就业。”365体育app安装_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t365网站 正在基地干活的吴军,是黑石社区嘟噜组居民,之前在县城打零工。自从社区建起食用菌基地,他就返乡在基地务工。“每天有100多块钱,在家门口就有了稳定的收入!”吴军乐呵呵地说。 中午时分,初冬的阳光洒在地膜上,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吴军和工友们麻利地将一个个菌棒齐整的排列在地膜上。 与此同时,位于花红社区毛栗坡的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态茶园里,工人正忙着施肥、培土、剪枝等管护工作。站在茶山上远眺,一垄垄茶树顺着起伏的山峦向远处延伸,山间茶园里随处可见忙着管护的工人,一幅美丽的秋冬农作图跃然眼底。 抬头,是干净的“天空蓝”;环顾,是醉人的“茶山绿”。身在其间,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闲置荒废的山坡。这里,因土壤不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2012年,织金县委、县政府结合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引进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茶产业。 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建成以“茶类氨基酸之王”黄金芽为主的茶园1.2万亩。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形成了集育苗、种植、管护、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茶叶产业全产业链。 十年间,茶产业的发展改善了花红社区的生态环境、交通条件,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大量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家住花红社区牛王洞的罗琴,已经连续几年在茶园务工。“采茶的时候,一天能拿到200块钱的工资。”罗琴告诉记者。 今年6月15日,在第十四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365体育app安装_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t365网站分会场,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获得了由365体育app安装_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t365网站市林业局颁发的贵州省首张茶园林业碳票。这张碳票涉及茶园面积5773亩,核定碳减排量6775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回顾茶园十年来的发展,让荒山着绿、让绿色生金,既添生态“颜值”,又增经济价值。 近年来,双堰街道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带动群众增收为中心,结合辖区实际,充分盘活资源,引进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发展,步子越走越实。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抓落实上下功夫,让双堰发展成为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群众富、人民乐的魅力双堰。”双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阳说,今后,双堰街道将结合工作实际,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大力抓好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在现有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脱贫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入股分红、带动劳动力就业等方式增加群众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依托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21年12月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6月获得全国第二家、贵州省首家茶园碳票,获得“茶旅体融合”示范基地等资源优势,立足休闲康养的发展定位,以农业景观为基础,着力实现农业、文化、体育、旅游等多业态有机融合,大力拉长以农业为基础、以文化为依托、以康养为载体、以旅游为目的的相关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茶旅文化,高质量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 与此同时,双堰街道还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及时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来源:365体育app安装_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t365网站发布)
|